本次会议群贤毕至,北京市物业服务评估监理协会副会长吕杰、秘书长郭忠,北京华夏国育信息科学研究院、华夏国育学校校长吴迪等一行莅临交流研讨。北京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孙月亚、商学院院长任文召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悉数出席,会议由直属学院院长张惊涛主持,各方围绕“微证书”机制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及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历 + 职业”双认证教育新模式,为广大学员搭建更具竞争力与前瞻性的学习与发展平台。
洞察需求,锚定教学改革新方向
北京开放大学直属学院院长张惊涛在会上指出,近年来学院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商管理专业占比已提升至 40%以上,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学员对职业技能提升的强烈渴望与迫切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学院审时度势,将以“证书课程”改革为重要抓手,深化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精准对接学员职业发展需求,为学员的职业成长铺设坚实道路。
直属学院招生与项目拓展中心主任路智星详细介绍了直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并着重强调“微证书”在精准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方面的创新价值与重要意义。他指出,“微证书”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载体,对工商管理专业招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招生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精研方案,夯实人才培养新基石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责任教师王悦、专科专业责任教师孙丹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安排优化以及考核方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他们深入分析了物业管理及评估监理等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中的融入路径,认为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根基。
商学院院长任文召详细阐述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亮点,包括弹性学制、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模块化课程体系等。他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自主办学优势,灵活增设物业管理专项课程模块,并与北京市物业服务评估监理协会紧密协同,共同推进课程开发与认证工作,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无缝对接,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理念赋能,引领教育转型新潮流
华夏国育学校校长吴迪在此前举办的教育研讨会上,创新性提出了“五真”教育理念,即真实训、真案例、真专家、真就业、真服务,为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发展转型点亮了明灯,实现从入学到就业的一站式闭环设计,达成“入学即为就业,课程既是职场”的革新局面。
“真实训”打破传统纸上谈兵的局限,学校斥资搭建与物业行业实际工作场景高度契合的实训平台。在这里,不仅有专业的理论指引,还有真实的业务操作流程与工作场景。学员如同置身真实的职场,在物业设施维护、客户服务处理等实际工作场景中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快速积累实操经验,让技能提升与职场需求无缝衔接。
“真案例”将行业内的典型项目与复杂问题引入课堂。教师以实际发生的物业纠纷处理、社区改造项目等为案例,引导学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学员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物业行业的运作规律、行业痛点与应对策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场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真专家”是华夏国育教育质量的坚实保障。学校汇聚了一批兼具深厚学术造诣与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前沿理论知识,更将亲身经历的行业故事、实战技巧倾囊相授。专家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学员剖析职场规则、分享职业经验,让学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真就业”是“五真”理念的核心目标。学校凭借广泛的行业资源与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构建起完善的就业对接体系。从入学之初,学校就根据学员需求、职业意向等综合画像,精准匹配专业并制定职业培养方案,将就业导向贯穿教学全程。毕业时,学员直接对接物业行业人才库,学校依据学员专业、求职意向及企业岗位需求精准推荐,实现“入学即为就业”的无缝对接。
“真服务”则是贯穿学员学习生涯的温暖陪伴。入学前综合画像定制专属学习与职业方案;学习过程中“三对一”专属服务团队全程护航;毕业时精准对接就业岗位。这一系列贴心服务,让学员在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全身心投入学习与职业发展。
“五真”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形成从入学到就业的完整闭环,为学员打造了一条清晰、高效的职业发展通道,引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潮流。
聚焦证书,打造行业认证新标杆
北京市物业服务评估监理协会副会长吕杰介绍了“物业职业微证书”的设计框架,该证书涵盖 16 学时的专家认证课程,并规划了未来高校联合认证计划。协会将通过管理、技术、法规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精心构建,全面提升证书的含金量,助力学员职业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协会专培委副主任汤守才教授详细介绍了《现代物业管理》及《物业评估监理》两门课程的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结合当前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从业人员学历现状,他提出,面对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课程共建、平台共育的创新模式,有望推动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显著提升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凝聚共识,开启协同合作新篇章
与会人员围绕“微证书”课程体系建设、学分互认机制、人才培养协同路径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初步达成广泛共识。各方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合作方向与任务分工,未来达标课程将纳入“京学网”平台,面向全市推广,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让更多学员受益。